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山茱萸
拉丁学名
Cornusofficinalis
科
山茱萸科Cornaceae
别称
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
二名法
Cornusofficinalis
界
植物界
属
山茱萸属Cornus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种
山茱萸C.officinalis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分布区域
河南、浙江、陕西
目
山茱萸目Cornales
目录
1 基本简介
2 形态特征
3 分布范围
4 生活习性
5 人工栽培
6 药用价值
7 现代研究
8 药材知识
9 中医传承
1 基本简介
【学名】:Cornus officinale Sieb. et Zucc
【别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Cornaceae 、山茱萸属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
2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约7.5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形,上面疏被平伏毛,下面被白色平伏毛,脉腋有褐色簇生毛,侧脉6—8对;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有花15~35朵,有4个小型苞片,黄绿色,椭圆形;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盘环状,肉质。果实椭圆形,长1.2~1.7cm,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花期3月,果期8—10月。
产华东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生于海拔400~1500m的阴湿溪边,林缘或林内。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
2.1 丹风山茱萸
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狭卵形,早春开黄花、呈伞状花序。秋果熟、如玛瑙、色红艳。古有取茱萸缝袋盛之、佩身祛邪辟恶之说。
《本草纲目》载:“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沥之功;久服明目、强力长年”。境内山茱萸,古自有之。清康熙《绩修商》及乾隆《直隶商州总志》均有记载,且冠以“佳”字。至今仍有一株500余年的古树正常开花结果。丹凤是山茱萸最佳适生区,其果以个大、肉厚、色泽纯正,药用成份含量高,深受外地客商青睐,被誉为“龙萸”。1997年丹凤县被全国名特优经济林名乡编撰委员会推介为“山茱萸之乡”。2003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丹凤山茱萸”商标。
上世纪80—90年代,丹凤山茱萸产量占陕西省的60—70%。近年来,丹凤县山茱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面积由1999年的2.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5万亩,产量由56万公斤提高到96万公斤,产值达到2880万元。主要品种有石磙、珍珠红、香蕉、八月红、大圆玲、小米枣等12个品种。2003年,国家扶贫办把丹凤山茱萸作为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从杨陵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引进8901、8916、8927、8929、8930、8936等12个优良单株接穗和种子,建采穗圃100亩、苗圃30亩,进行苗木繁育。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县推广良种山茱萸2万亩。
3 分布范围
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
4 生活习性
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平均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可谓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山茱萸是休眠期很短的一个树种,同迎春一样,先花后叶。山茱萸花蕾于秋果成熟时已分化成熟,俏立寒风,只待开放。奇妙的是,花蕾能耐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而一旦绽放,花蕊却十分娇贵,冰点以下低温足以对其造成伤害。山茱萸一般在阳历2-4月,农历正月至3月开花,花期约45天,来春的寒流和桃花雪是山茱萸花蕊的致命之害。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它在没有外因干扰的情况下,自然地出现丰收年和歉收年,即俗称的大年、小年,且往复交替。果实于霜降到冬至间采收为宜,每年的10月1日前后产新,采摘过早肉薄颜色不鲜质量差,不易捏皮,过晚易被鸟啄鼠盗。采摘时要保护花芽、枝条、以免造成翌年减产。
山萸肉树的生长分为幼苗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从实生苗长出至第一次结果要需十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次结果到大量结果(即初期)又要需12-15年左右的时间,此时期内树的骨架基本形成,并有一定规模的树冠,形成大量的结果枝,开始有一定的产量。一般来说山萸肉树苗当年种植,五年结果,六年可亩产鲜果50-60公斤,八年以上亩产80公斤以上,山茱萸亩用苗300-400株,折干率7:1,每人每天采摘鲜果量20-30公斤,盛果期长达10-30年。山茱萸树每簇座果为1-3个,应视为减产;每簇座果3-5个左右应视为正常年景;每簇座果5-7个左右,应视为丰产年景。山茱萸产地加工主要是去核和干燥。去核方法有3种:水煮、蒸法、烘法。整体山茱萸加工分为采摘、水煮、机制、烘干等四道加工程序,同时,水煮和烘干多用木柴。由于产区食用菌的发展,产区劳动力的日工值越来越高,及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山萸肉的生产成本也随之越来越高。而且近几年主产地河南西峡一带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与山萸肉相比,种植食用菌产值高(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采摘加工方便,深受农民喜爱,同时食用菌和山茱萸的采摘时间重叠,其成熟采摘期间,适逢香菇采收旺季,相比较之下,山萸肉的价格决定了其采收力度和数量。
5 人工栽培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壤土种植为佳。种植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因种子皮内有一层胶质,不易吸收水分,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冬前选无病、饱满种子进行沙藏。第二年春,种子萌芽时下种。选好育苗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秋播法播种,条距24~30厘米,沟深2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入沟中,覆薄土,脚踩一遍,浇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翌年按行距2米,株距1.7米移栽。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
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幼苗期要注意及时松土锄草。移栽成活后每年春、秋两季各施肥1次。长至90~100厘米高时,将顶芽剪去,促使侧枝生长。成年大树要修剪枯枝及生长过密的枝条。
5.1 生长期管理
1.山茱萸成园后要增强树体的各种必需元素的供给,增施有机肥料,注意灌排水,保持适度墒情,要注意适时喷洒新高脂膜以保肥水之效,切实促进树体的强壮,增强其抗病能力。
2.每年早春将树基丛生枝条剪去,促主干生长。并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3.用促花王2号环刷山茱萸环割口,即可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4.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防治病虫害,并同时加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秋末冬初,要涂刷护树将军,做好园地和树体的越冬抗寒准备。要增施肥强底墒,保障树体营养供给,确保树体的健壮,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5.2 栽培技术
山茱萸,别名药枣、萸肉、枣皮。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主产于浙江。分布于安徽、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伏牛山区、天日山区和秦岭分布较集中。垂直分布范围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间的生长发育最好。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第一节植物特征及品种
1.植物特征
其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树高3~10米,树叶黑绿色,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长4~12厘米,叶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疏生毛,背面毛密。侧脉6~8对花为两性花,黄色伞状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组成,伞形花腋生,先叶开放,花黄色。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
2.品种简介
有山茱萸和川鄂山茱萸。药用栽培主要是山茱萸。目前虽无品种,但调查表明,种内经济性状具有显著变异,容易选育新品种。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要求
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区能安全越冬,成树在晋中、晋南地区也可安全越冬。
2.对环境条件要求
(1)气候适宜年平均温度8~17.5℃,具强抗寒性,可耐短暂的-18℃低温,年降雨量为600~1500毫米的地区。
(2)地形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较多。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压条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秋季果熟期,采收个大、色红的果实作种,剥去果肉,清洗出种子,与细沙分层贮藏越冬催芽。育苗移栽法:于次年3-4月春播,按行距30cm开汉条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去掉盖草,加强除草,松土,施肥,当年苗高30-60cm时,可进行移栽,定植时按行株距2m×2m。开穴栽种。直播法:在栽培地按行株距2m×2m,开穴施肥下种,每穴播种了3-4粒,覆土1-2cm。压条繁殖:秋季收果后,将近地面的2、3年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在近地面处将枝条切割至木质部1/3并埋入土中,上覆15cm厚砂壤土。于第2年冬或第3年春将已长根的压条与母株分离即可移植。扦插繁殖:于5月中、下旬,在优良母株上剪取枝条,将木质化的枝条剪成长15-20cm的扦条,在沙床上按行株距20cm×8cm扦插,盖薄膜保温,上搭荫棚遮光,浇水保湿,除草施肥,翌年早春移植。
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4-5次;5、6月增施过磷酸钙,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冬季增施腊肥,亦能平衡结果大小年差异。夏季培土1次,以防倒伏。幼树高约40-60cm时,2月间打去顶梢,选留3-4个主枝,再在职主枝上选留3-4个副主枝,形成自然开心形。幼树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又因山茱萸长、中短果枝均以顶端花芽结果为主,各类果枝不宜短截。成年树于春、秋两季修剪,调节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更新结果枝群,保留生长枝,进行短截,促进分枝。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色膏药病,成年植株易发生,由介壳虫传染,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炭疽病,于6月上旬发病为害果实,防治方法参见灰色膏药病。白粉病,为害植株,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1 000倍液。虫害有蛀果蛾为害果实,在成虫羽化盛期喷2.5%溴氰菊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地。pH低于4.5则生长不良。目前,各产区山茱萸生长结果最佳的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黑色淋溶石灰土、花岗岩发育的山区红黄壤。每公顷施肥6万~7.5万千克,深耕耙细整平,做成宽10米的畦准备播种。
【2】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①种子采摘秋季果熟时选壮大果实,除去果肉、洗净。因种子皮厚而硬,播种前需催芽。
②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置于1%~2%碱液中,手搓3~5分钟,然后加开水烫,边倒开水边搅拌,直至水浸没种子为止。凉一会,再搓3~5分钟,后用冷水泡24小时,再将种子捞出放在水泥地晒8小时,如此反复3天,待有90%种壳裂开,即用湿沙与种子按4:1混合后沙藏。
③播种育苗在春分前后,将已破头萌发的种子挑出播种,播前在畦上按25厘米的行距开深5厘米左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湿度,40~50天可出苗。15公顷需用种子750~1050千克。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7厘米,除杂草,6月上旬中耕,入冬前浇水1次,并给幼苗根部培土,以便安全越冬。
④移栽第二年春季苗高60厘米可以移栽。以发梢前移栽最好。每公顷栽植450~750株为宜,对间套作物的地块每公顷栽300株左右。栽植以后及时养护管理,对水、肥、光、气、热的要求是保证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2)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植株可早6~8年结实,保持优良母树的特性。选果大、果多、肉厚、出皮率高作母株。温度低的地区应注意晚花单株的选择,使花期避开低温多雨的天气。
①压条繁殖秋季收果后或大地解冻芽萌动前,将近地面二三年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将切至本质1/3枝条埋入巳施腐热厩肥的土中,盖15厘米砂壤土,枝条先端露出地面。勤浇水,压条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将已长根的压土扒开,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将有根苗另地定植。
②扦插繁殖5月中、下旬将优良植株的枝条切成15~20厘米,枝条上部保留2~4片叶,插入腐殖土和细砂混匀所做的苗床,行株距为20厘米×8厘米、深12~16厘米,覆土12~16厘米,压实。浇足水,盖农用薄膜,保持气温26~30℃,相对湿度60%~80%,上部搭荫棚,透光度25%,6月中旬透光度调至10%避免强光照射。越冬前撤荫棚,浇足水。次年适当松土拔草,加强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除杂草。幼苗期苗高15厘米时可锄草并追肥1次。若小苗太密,在苗高12~15厘米时可间苗。幼苗松土施肥2~3次。当年幼苗达不到定植高度时,入冬前浇1次冻水,加盖杂草或牛马粪,以利保温保湿安全越冬。
(2)定植后的管理
①灌溉 一年应有3次大灌溉。第一次在春节发芽开花前,第二次在夏季果实灌浆期,第三次在入冬前。
②除草施肥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两季各追肥1次,10年以上大树每株施人粪尿5~10千克。追肥时期以4月中旬的幼果初期效果最佳。盛花及坐果期追肥,喷0.1%硼溶液效果也较好。
③剪枝幼树高1米时,2月间打去顶梢,促侧枝生长。幼树期,每年早春将树基丛生枝条剪去,促主干生长。修剪以轻剪为主,促进营养枝迅速转化为结果枝。将过细、过密的枝条及徒长枝从基部剪掉,以利通风透光,提高结实率。对于主枝内侧的辅养枝,应在6月间进行环状剥皮、摘心、扭枝,以削弱生长势,促进早结果,早丰产。幼树每年培土1~2次,成年树可2~3年培土1次,若根露出土,应及时壅根。
第四节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时间为10月。采收后去核,果皮及时晾干,以紫红色为佳。
6 药用价值
6.1 药材信息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
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6.2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6.3 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6.4 功能主治
功用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固精缩尿止带止崩 止汗 此外还有生津止渴 。用于,腰膝酸痛 头晕耳鸣,健忘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
6.5 药物应用
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状,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6.6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6.7 中药别名
别名
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枣,蜀酸枣,鼠矢,鸡足,实枣儿,肉枣,药枣。寇思,思益,萸肉,净萸肉,于内,枣皮,芋肉。
商品名
杭萸肉:为产于浙江杭州一带者。皮肉厚,色鲜艳,味酸浓,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为各地所产萸肉的统称。以皮内肥厚、色红油润、酸味浓、干燥无核、洁净者为佳。
处方名
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枣皮等。
生山萸肉为原药剥取果内生用入药者。
处方中写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枣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萸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为生山萸肉置笼内蒸至紫褐色再晒干入药者。补肝肾功效增强。
6.8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
山茱萸
【拼音名】:ShanZhuyu
【英文名】:FRUCTUS CORNI
书页号:2005年版一部-20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
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
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检查】 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附录ⅨA)。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5%(附录Ⅸ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X A)测定,不得
少于50.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l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C17H26O10)不得少于0.60%。
【性味与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6~12g 。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浅褐色,成薄片剥裂。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腺腋有黄褐色毛丛。夏季先叶开黄色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核果长椭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梗细长,果皮干后呈网纹状。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或10μl、对照品溶液4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5~7分钟,至呈现紫红色斑点,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药忌宜】: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用法用量】6~12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宜忌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 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药用部位】干燥成熟果肉。
【历史沿革】山茱萸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
【生态环境】山茱萸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深山区药用树种,多生于海拔600~1000米阴凉、湿润、背风的深山区,常见于山沟、壤窝、溪边、路旁等腐殖质土层厚的地方。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主要产地】河南、浙江、陕西等省。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贮藏方法】易发霉、变色、虫蛀。存储于干燥通风处。
7 现代研究
7.1 主要成分
挥发性成分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桂皮酸苄酯(Benzyl cinnamate)、异丁醇(Isobutyl alcohol)、异戊醇(Isoamyl alcohol)、反式芳樟醇氧化物(Trans-linallol oxide)、榄香素(Elemicin)、糠醛(Furfura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异细辛脑(Isoasarone)、β-苯乙醇(β-Phenylethyl alcohol).糖甙类及甙元有:山茱萸甙(Cornin, 即马鞭草甙Verbenalin)、莫诺甙(Morroniside)、獐芽菜甙(Sweroside)、马钱子甙(Loganin)以及熊果酸(Ursolic acid)、环烯醚萜类(Iridoids)、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和蔗糖(Sucrose).山茱萸果实中尚含有鞣质、没食子酸(Gall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及维生素A.山茱萸种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
7.2 药理作用
1.对血糖的作用
山茱萸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山茱萸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链脲佐菌素(STZ)所形成的糖尿病大鼠亦有类似作用.但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提示山茱萸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实验表明:山茱萸粉剂、乙醚提取物及进一步分离的乌苏酸均能明显地降低血糖、尿糖、饮水量和排尿量,说明乌苏酸是山茱萸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有报告指出, 用大鼠副睾脂肪组织实验发现山茱萸有胰岛素样作用.山茱萸鞣酸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阻止脂肪分解,亦能抑制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2. 抗菌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山茱萸果实煎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但对大肠杆菌则无效.煎剂(1:1)对志贺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可达 11~18mm(平板环杯法).亦有人从山茱萸鲜果肉中得到一种黑红色液体, 实验表明其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山茱萸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对失血性休克、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 山茱萸注射液静脉注射,有迅速明显升高血压的作用, 对临床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有肯定意义.实验表明:山茱萸注射液给失血性休克家兔颈部浅静脉滴注或耳静脉注入, 能使血压迅速回升,回升的幅度及血压心搏波振幅平均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山茱萸注射液2ml/kg用于失血性休克大鼠及家兔, 在足量补液的情况下,其生存时间均被延长, 当补回全部失血量时作用尤其明显,大鼠血压下降时间大为延长.
山茱萸注射液2~8g/kg给猫静脉滴注, 能增强其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脏效率, 扩张外周血管,明显增强心脏泵血功能, 使血压升高.此为山萸肉抗休克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依据.
4.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山萸肉注射液体外给药,能明显抑制阈浓度二磷酸腺苷(ADP)钠盐、胶原或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随其用量加大而增强, 剂量与效应相关;静脉给药亦表明其能抑制ADP 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说明整体与离体试验结果一致.此外,山萸肉注射液还能抑制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循环的血栓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对缓解DIC 形成有一定意义,有利于对休克的治疗.这亦是山萸肉治疗休克的机制之一.
5.山茱萸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 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6.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7.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8.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9.肾虚眩晕:山茱萸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10.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11.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豆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12.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效。
7.3 用药禁忌
1、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7.4 毒理研究
通过检测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确定山茱萸水提液的LD50>10g/kg,蓄积系数K>5,山萸肉水提液没有致畸胎作用。显示山茱萸水提液没有急性毒性和蓄积性,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为将山茱萸开发为功能性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山茱萸冷冻干燥提取物在250~300mg/kg对实验小鼠有致命性,这种致命物质与蛋白质有关。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初步纯化其凝集素,且其凝集素在一定的温下稳定,在pH4~7稳定。
8 药材知识
山萸肉是倒春寒代表品种,每年都有很多商家关注三四月的雪冻天气,但气温要低于零下5℃才能对花产生影响。本品价格曾几次突破百元大关,是个人气易聚,历年的关注力较强,行情波动极为频繁的四十种大宗家种品种之一,山茱萸是药商较为关注的品种之一,很多药商都经营过,也曾有很多信息爱好者对它进行过多次的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准确的数据。
山萸肉全国三大产区,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产西峡县、卢氏县、嵩县;陕西汉中、佛坪、丹凤、洋县、城固、镇巴、西乡、宁强、略阳、留坝、勉县、安康等县;浙江分布于淳安、临安、安徽、山西有少量分布。
山茱萸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耐阴、喜光、怕湿的特性。平均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可谓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山茱萸是休眠期很短的一个树种,同迎春一样,先花后叶。山茱萸花蕾于秋果成熟时已分化成熟,俏立寒风,只待开放。奇妙的是,花蕾能耐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而一旦绽放,花蕊却十分娇贵,冰点以下低温足以对其造成伤害。山茱萸一般在阳历2-4月,农历正月至3月开花,花期约45天,来春的寒流和桃花雪是山茱萸花蕊的致命之害。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它在没有外因干扰的情况下,自然地出现丰收年和歉收年,即俗称的大年、小年,且往复交替。果实于霜降到冬至间采收为宜,每年的10月1日前后产新,采摘过早肉薄颜色不鲜质量差,不易捏皮,过晚易被鸟啄鼠盗。采摘时要保护花芽、枝条、以免造成翌年减产。
山萸肉树的生长分为幼苗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从实生苗长出至第一次结果要需十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次结果到大量结果(即初期)又要需12-15年左右的时间,此时期内树的骨架基本形成,并有一定规模的树冠,形成大量的结果枝,开始有一定的产量。一般来说山萸肉树苗当年种植,五年结果,六年可亩产鲜果50-60公斤,八年以上亩产80公斤以上,山茱萸亩用苗300-400株,折干率7:1,每人每天采摘鲜果量20-30公斤,盛果期长达10-30年。山茱萸树每簇座果为1-3个,应视为减产;每簇座果3-5个左右应视为正常年景;每簇座果5-7个左右,应视为丰产年景。山茱萸产地加工主要是去核和干燥。去核方法有3种:水煮、蒸法、烘法。整体山茱萸加工分为采摘、水煮、机制、烘干等四道加工程序,同时,水煮和烘干多用木柴。由于产区食用菌的发展,产区劳动力的日工值越来越高,及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山萸肉的生产成本也随之越来越高。而且近几年主产地河南西峡一带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与山萸肉相比,种植食用菌产值高(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采摘加工方便,深受农民喜爱,同时食用菌和山茱萸的采摘时间重叠,其成熟采摘期间,适逢香菇采收旺季,相比较之下,山萸肉的价格决定了其采收力度和数量。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为固涩药,它含有山茱萸甙、莫罗甙、7-O-甲基莫罗甙、山茱萸新甙、当药甙、番木鳖甙等环烯醚萜甙类及皂甙、熊果酸、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山茱萸鞣质1、2、3等多种有效成份。有明显的利尿、降压、抗菌与升高血液白细胞的作用,对治疗肝肾亏损所致的眩晕耳鸣、腰酸等症及由于肾阴不足所致的遗精、尿频等症有明显疗效。又因其具有收敛止血功效被常用于妇女体虚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症,对男科、妇科的常见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大量用于补益药物的生产,故被列为国药四十种大宗品种之一,在中医药界有着广泛的市场,建国初期其年销量在200-300吨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山萸肉的用途被广泛开发,多种中成药中山萸肉被当作要药使用,年需量大增。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以山茱萸为原料生产“六、八味地黄丸”的厂家不下100多个,特别是几个龙头制药企业更是以“六、八味地黄丸”为核心产品,如:“宛西”、“仲景”、“同仁堂”、“汇仁”、“佛慈”、“九芝堂”、“世一堂”、“广药集团”等。山茱萸在六味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6%;在知柏地黄丸中的成分占13.7%;在金匮肾气丸中的成分占14.83%;在左归丸中的成分占10.53%;在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益明地黄丸、济阴地黄丸以及相应的汤剂中均占主要成分。山茱萸除了用于中成药原料及饮片,还在保健品及酒类方面有积极拓展。近来的实践证明,六味地黄丸对扶助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的疗效已得到了成千上万糖尿病人的共认,大部分糖尿病人已经开始服用,在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大部分也增加了山萸肉的用量。据多方资料估算山萸肉的年需求总量约在4500吨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营山萸肉品种时,本品易发霉、变色、虫蛀。一般采取冷库或者条件较好的山洞中采取的恒温储藏,将增加一定的成本。而且受价高影响,不法商贩会出现掺假、做伪、抢青染色、加核等现象,山萸肉由于价高,掺假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掺糖、矾、啤酒,加枣核、枣泥,用樱桃皮、葡萄皮等代替等都成为药商造假的手段。而且其因产区不同,产生规格也较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方能介入经营。
规格质量:市场销售规格按照产地不同,分成几个产地,并各个产地按照含核量不等,分成无核货、3%核、5%核、统货。以浙江的质量好,河南产量大,销国内外。
产地代表:河南产区分布在西峡县的米坪、桑坪、二郎坪、太平镇、栾川县庙子镇、陶湾、三川、叫河,卢氏县的朱阳关、五里川、官坡和南召、嵩县的车村镇、白河乡;陕西主要分布于汉中、佛坪、丹凤、洋县、城固、镇巴、西乡、宁强、略阳、留坝、勉县、安康等县;安徽主要分布于皖南的徽州、东至等县;浙江分布于淳安、临安。山西有少量分布,但质量较差。
关键词:倒春寒(3月中旬至4月底,气温低于零下5℃)、春夏秋连旱、低价、虫害。
9 中医传承
9.1 本草新编
山茱萸,味酸涩,气平、微温,无毒。入肾、肝二经。温肝经之血,补肾脏之精,兴阳道以长男茎,暖腰膝而助阳气,经候可调,小便能缩,通水窍,去三虫,强力延年,轻身明目。其核勿用,用则滑精难收,实益阴之圣丹、补髓之神药。仲景夫子所以采入于八味丸中,取其固精而生水也。《本经》谓其九窍堪通,而世人疑之者,以其味过于涩,则窍闭而不能开,恐难以通之也。予以为不然。夫人五脏安,则九窍自利,而五脏之内,一脏不安,则四脏因之不安矣。所谓一脏者何?即肾脏也。肾为四脏之本,肾安而四脏俱安。安四脏而利九窍,又何疑乎。山茱萸佐八味以补肾,正安肾以安五脏之药也。五脏既安,而谓九窍之不能利乎。且山茱萸不止利九窍也。三焦六腑,无不藉其庇荫,受其滋益。此八味汤中之所必用,而岐伯天师新立补肾诸方,无不用之以救垂绝之症也。
9.2 文化记载
说到山茱萸健康枕的疗效,还有一则故事: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一位山民进贡一种叫山萸的红色小果,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山民把俗物当贡品是对他的不敬,命人将山民重重杖责。三年后的一天,赵王旧病复发颈痛难忍受,一位姓朱的御医用又黑又干的东西煎汤给赵王内服,果核做枕头用。赵王病愈后问朱御医,你给我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进贡的山萸果,赵王若坚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头,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大种山萸。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制作成健康枕头的工艺也就流传至今。
9.3 诗词记载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在,醉把茱萸仔细看。
王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4 实用处方
1.自汗、盗汗
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2.遗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3.老人尿频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4.肾精亏虚型的主要症状为:
耳内鸣响,昼夜不停,声如蝉鸣,多以午后、夜间为甚,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昏,头痛,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药材: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生地15克、熟地、山萸肉、泽泻、山药、丹皮、黄精、五味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5.补眼明目
药方:龙眼肉、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桑椹子10克。
用法:放入碗中,加入鸡腿一只,水适量,隔火炖熟服用,有补眼明目、增强视力功效。
6.治遗精健忘方
处方:人参、芡实、麦冬、生枣仁、当归、山萸各150克,莲须 100克、熟地 250克、山药 200克、柏子仁去油 50克,远志、菖蒲、五味子各 50克。
用法:研末蜜丸,制成药丸,每日 25克,白水送下。
7.肾阴亏损型
症状:小便清沥圴热,咽干心烦,手足心热,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药方:六味地黄汤合猪苓汤加减。
药材:熟地40克、怀山药 20克、山萸肉20克、白茯苓 15克、泽泻 15克、牡丹皮 15克、大猪苓 20克、飞滑石 15克、阿胶珠 15克(溶化)。
8.脑萎缩的治疗─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
药方:熟地 30克、山萸肉 15克、山药 15克、制首乌 20克、龟板15克、枸杞子10克、桑葚子 15克、远志 15克、菖蒲 15克、怀牛膝 15克、鹿角胶 5克等水煎服。
加减方: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9.肾阳虚损型─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
症状:面色淡白,神气怯弱,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淡,舌苔白滑,脉象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方例:肾气汤加减。
药方:熟附子 15克 清玉桂 5克(焗服)、肉苁蓉 15克、山萸肉 15克、白茯苓 20克、福泽泻 15克、车前子 10克、怀牛膝 25克。
10.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学理论虽然不同,但对治疗皆有不错之效果,可以互相配合应用。常用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片,贺尔蒙有雌性激素、抑钙激素等。
药方:熟地 30克、山萸肉 20克、何首乌 20克、枸杞子 20克、龟板 15克、杜仲 15克、巴戟天 15克、仙灵脾5克、山药 15克、胡桃肉15克、准牛膝15克、鹿角胶5克等。
另亦可试用中药方剂有:加味青娥丸、龟鹿二仙胶等。
11. 起阴汤─阴阳两虚,心气不足,出自《辩证录》
治法:养心安肾,起阴壮阳。
药方:人参10克、白术15克、巴戟天12克、黄芪15克、北五味子3克、熟地30克、肉桂3克、远志3克、柏子仁3克、山萸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2.六味地黄汤─治疗肾炎
功能:滋补肝肾,淡渗利水。主治:肾病型肾炎,发病日久,肝肾阴伤者。
辨证:症见颧面潮红或暗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夜热盗汗,或轻度肿胀,便秘溲赤,舌质稍红或暗红,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或沉滑数。
药材:干地黄25克、牡丹皮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白茯苓15克、桑椹子25克、枸杞子20克、盐泽泻15克、女贞子20克、车前子20克、地肤子20克。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毫升,分两次服用。
方剂说明:本方以六味地黄汤加枸杞、女贞、桑椹、车前、地肤五子,故名六五地黄汤。
13.北芪山萸─固脾益阴
药方:北黄芪 4钱、山萸肉 2钱。
用法:两碗半水,煎取一碗,饭后温服。如试用过三几次身体适应得来,则每天服一次亦无所谓。但有伤风感冒,仍须暂停服用。脾虚而胃肠又有消化不良问题之人,欲求根治,用药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天天煲药感到麻烦,不妨将北芪、山芪肉这两味药,依照上述配量,加重若干倍,煎用浓汁,藏在冰箱里,分作若干日服用,每日早、午、晚服一次,每次用三、四汤羹药汁,调开水服用乃可。这个方法,不但对脾虚多汗之人适用,就是肾气不足,中气虚弱之人不妨试用。
理论:(1)北黄芪─健脾胃、旺气血,不但功效好,体弱者的胃肠又容易适应受纳。北芪对于晚上多汗,而属于「脾弱阴虚」所引起者,有固脾止汗之效。儿童老弱亦可用之。但儿童服用,分量不宜太多,每次用10~15克足矣。
(2)山萸肉─即山茱萸,味酸而性质平和,亦有人视为近于温性的药物。根据中药学记载,山茱萸为滋阴助阳、养血涩精要药。由于其味酸,故有收敛和助消化作用,平日晚上多汗,而又有消化不良问题之人,最适合应用这味药物。与北芪并用,甘酸和合,固睥、益阴、止汗的效力尤为显著。
对象:(1)有人经常好食肥甘生冷之品,时日长久,脾、肺、肾这几个脏器,难免受到伤害,身体就有可能出现诸多不适,甚而发生久经医药未能根治的病痛。
(2)有人经过一次大病,或动过外科手术,或妇女生孩子之后,精神体力都久久未能复元,而且病痛比以前更多,容易发生脾虚形成的诸般病症。
(3)例如,脾虚之人,胃肠多数有消化不良问题,平日多痰,呼吸不时有喘促情状,饮食之后,胸隔翳束不舒,手足冰冷,肢体容易疲倦,入睡后多汗,每晚往往要换一两次内衣。调理此类由于脾虚所引起衰弱病状,如果请医服药,久而未能根治者,不妨试用北芪、山萸肉这两味药材来调理。
14.治疗胃下垂─此方主治胃下垂肾虚型
药方:柴胡25克、香附15克、生黄耆24克、肉桂10克、山萸肉12克、肉从蓉 10克、党参10克、甘草9克、升麻9克、炒葛根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疗程七日后停药数日。若未痊愈则进行第二疗程。
15.明目茶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去翳膜。
主治:常服能消减假性近视、弱视、眼睛疲劳、飞蚊症、畏光流泪等。
药方:山萸肉 20克、关沙苑 15克、地黄 30克、石决明15克、石菖蒲 15克、丹皮15克、金蝉花10克、蕤仁肉15克、泽泻15克、枸杞子15克、云苓15克、淮山20克。
服法:以清水四碗煎至一碗,温服。每日一剂,一疗程七日后停药数日。若未痊愈则进行第二疗程。
16.养血消风汤─改善脱发毛病
药方:荆芥9克、防风9克、当归9克、何首乌9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白附子9克、菟丝子 9克、茯苓皮 9克、蝉蜕 6克、熟地 15克、刺蒺藜 15克、甘草6克、蜈蚣一条。
用法:以水煎,内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日一剂,一疗程七日后停药数日。若未痊愈则进行第二疗程。
(1)内服药酒:首乌 50克、黄精 50克、熟地 50克、女贞子 1两、当归 25克、天冬25克、山萸肉 25克、防风25克、姜活 25克、杞子30克
用法:将材料搅碎,以两至三斤白酒浸透半个月,每日服用。
(2)外敷药酒:新鲜侧柏叶适量、全蝎适量、骨碎补适量。
用法:将以上材料,以一百毫升火酒浸透两星期,每日涂于脱发区。
17.治疗失眠
主症:熬夜、失眠,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胸闷、头晕耳鸣
药材:知母 3钱、黄柏 3钱、山萸肉 4钱、党参 3钱、当归 3钱。
用法:以水煎,内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日一剂,一疗程七日后停药数日。若未痊愈则进行第二疗程。
18.治疗经痛、不顺、经期保养
(1)玫瑰四物饮:玫瑰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适量泡茶饮用。
(2)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 15克、山萸肉 10克、山药 10克、茯苓 10克、泽泻 10克、牡丹皮 10克、当归 10克、白芍 10克、茯苓 15克、枸杞 10克,甘草 2.5克,红枣、黑枣各三颗。
(3)八珍汤加味:熟地 15克、当归 10克、白芍 10克、黄耆 20克、党参 10克、茯苓 15克、白术 10克,甘草2.5克,红枣、黑枣各三颗,用鸡肉炖煮,能补益气血,特别适合血虚者服用。
(4)首乌帝王鸡:何首乌 15克、当归 12克、熟地 20克、枸杞 10克、杜仲 10克、人参 10克、白术 10克、茯苓 15克、山药 10克,炖鸡或腰子,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适合常感腰酸者食用。
(5)右归丸加味:熟地 15克、山萸肉 15克、山药 12克、杜仲 10克、枸杞子 10克、鹿角胶 8克、当归 10克、仙灵脾 5克、菟丝子 10克、肉桂4克、附子4克,炖煮公鸡。
19.治疗帕金森氏病
(1)中药方药:平颤方剂
药方:何首乌15克、肉苁蓉 10克、枸杞子10克、黄耆20克、丹参12克、白芍16克、勾藤16克、山萸肉10克、甘草4克、鹿角胶8克(烊化,冲服)等。
(2)草药:
组成:1.55~99%(重量)刺蒺黎豆(Mucuna pruriens);2.10~35%(重量)荜茇(Piper longum);3.5~15%(重量)姜(Zingiber officinalis),本品可用来治疗和控制帕金森氏症的发展。(摘自互联网)
20.治疗高血压
药方:熟附片(先煎)15克、熟地30克、泽金20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水煎服。
用法:此方主治高血压阴阳俱虚证。阴虚证去附片。
9.5 药方选录
1.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2.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3.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4.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5.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6.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7.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
9.6 传统应用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弱。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9g。上为末,炼蜜为丸。方中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为臣药。
2、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血崩。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面色恍白,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舌淡,脉细弱。白术30g,生黄芪18g,龙骨24g,牡蛎24g,萸肉24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边炭16g,五倍子1.5g。水煎服。方中山茱萸和白芍为伍补益肝肾,调补冲任,敛阴摄血,为臣药。
3、左归丸(《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大怀熟地240g,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各120g。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方中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为佐药。
9.7 营养知识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实。山茱萸主要是生长在河南的伏牛山,陕西、山西一带。山茱萸一般清明时节开有黄色的花,“秋分”至“寒露”节气时会生长成熟。山茱萸的食用和药用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茱萸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至1.5厘米,宽0.5至1厘米,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或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柄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以肉厚,柔软,色紫红者为佳。
山茱萸适合人群: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山茱萸食疗作用:
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质润敛降。
1.补肾益干,涩精止遗。本品酸涩收敛,有滋补肝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月经过多等症状。
2.敛汗固脱。小便频数,五更泄泻,虚汗不止,崩中漏下,心悸怔忡。
本品甘酸温润,主入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长于固涩下焦,为肝肾亏虚、下元不固之要药。
山茱萸食物相克: 本品与桔梗、防风、防己相克。
山茱萸做法指导:
本品大剂量(30-60克)服用可治疗大汗亡阳欲脱之证,可配人参、附子同用。
凡肝肾精血不足,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者,可与熟地、山药、牡丹皮等配伍;凡肺肾气虚,卫阳不固,虚汗不止者,可与人参、黄芪、熟地、白芍、五味子等配伍。